兩週前,我提到了國外關於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先給予短時間積極的胰島素注射,再逐步改成口服藥,甚至減少至不需要藥物的早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概念。這樣的治療方法已經證明可以大幅改善患者在一年至兩年之後的控制狀況,有一半的病患經過這類治療後,在一年至兩年後是不需要任何藥物,單靠生活習慣的維持,就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而上個月底的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地區(IDF-WPR)年會上,台北榮總新代科陳涵栩教授提出了他在這方面治療五年後的研究報告與分享。
何謂積極胰島素治療
積極胰島素治療的原理,是針對新診斷糖尿病,同時有高血糖現象的患者,先給予一天多次的胰島素,降低高血糖所造成的糖中毒現象,並且讓身體本身的胰島細胞休息,恢復胰島細胞的功能,而換來往後不需要藥物就能達到血糖控制的目標(有些人會稱之為糖尿病豁免,Diabetes Remission)。
治療的方法
而胰島素的施打方式,根據不同研究有著不一樣的步驟,有些研究是每天打4段胰島素打兩週後,直接停藥,有些則是進行早晚共兩次的預混型胰島素注射達兩年,也有研究是使用胰島素幫浦的治療。
陳教授的研究
陳涵栩教授的研究,是先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接受10至14天的多段積極胰島素治療後,再出院繼續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6個月(對照組則是改用口服血糖藥),之後再換成口服藥。觀察這些患者的長期醣化血色素目標和胰島素功能。
使用基礎胰島素治療6個月的患者,保有較多的胰島素功能,醣化血色素的控制達標率也較高。而且在五年之後,還有27%的患者是不需要藥物就能將糖尿病控制達標。
陳教授的研究告訴我們,針對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在一開始給予積極胰島素治療後,再給予6個月的基礎胰島素,可以讓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好,保有較多的胰島素功能。
討論
演講後,我也與陳教授討論臨床使用的經驗。陳教授目前的做法是針對初診斷血糖高於300以上才進行積極胰島素治療,200-299之間看狀況,200以下採取口服藥治療的方式。而這些接受積極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多半是先住院幾天調整劑量和進行衛教。陳教授也認為針對門診的患者,使用這種積極胰島素治療,會花上較多的時間在教導注射,觀念的建立等。
結論
針對新診斷同時伴隨有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先給予幾週到幾個月的多段積極胰島素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島素功能,進而讓患者在未來的一到五年,能有更好的糖尿病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