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預防計畫DPP的22年追蹤結果

DPP(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是從1996開始進行,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底下的NIDDK(National Institue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進行的糖尿病預防計畫。將即將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分成3組,分別進行生活習慣介入,metformin介入以及安慰劑介入。在2002年結束後,進行後續的追蹤計畫DPPOS(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 Study)。在這次的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發表了DPPOS的22年追蹤結果。

Continue Reading糖尿病預防計畫DPP的22年追蹤結果

台灣糖尿病照護成績大幅改進

在過去十多年間,台灣的健保實施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制度以及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等制度。在制度改變下,也有許多新的糖尿病藥物,照護觀念等等改變。在這些改變下,台灣糖尿病的照護品質有改善嗎?根據台大王治元教授在今年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年會上發表的初步研究成果,在過去十多年間,糖尿病的醣化血色素,血脂,整體達標率,都有明顯改善。

Continue Reading台灣糖尿病照護成績大幅改進

積極三高控制能改善糖尿病患預後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之外,也往往伴隨著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問題。但是,困擾著專家的問題在於,這些三高的控制目標,該訂在多少呢?醣化血色素應該控制在7.0%以下?還是控制在6.5%以下呢?血壓應該控制在140/90以下?還是130/80以下?還是120/75以下呢?低密度膽固醇應該控制在多低呢?100mg/dL以下?或是更低呢?最近在里斯本的歐洲糖尿病學會年會上,日本的J-DOIT3研究指出,積極的三高控制,將目標接近於正常人的標準,可改善糖尿病患的部分併發症。

Continue Reading積極三高控制能改善糖尿病患預後

Semaglutide引起視網膜病變機率增高的新解釋

去年發表的GLP1受體促效劑Semaglutide的上市前研究,SUSTAIN-6的報告指出,對於高心血管風險的糖尿病患者,Semaglutide可以降低26%的整體心血管發生率,但是會增加視網膜病變惡化的風險高達76%,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可參考糖尿病筆記過去的文章(Semaglutide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風險)。現在正在舉行的201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研究者認為,視網膜病變惡化增加的可能原因在於1. 原先血糖就控制不佳;2. 原先就已經有視網膜病變;3. 血糖下降過快。

Continue ReadingSemaglutide引起視網膜病變機率增高的新解釋

積極血糖控制可預防小血管病變

糖尿病的控制,主要是為了避免未來罹患慢性併發症的風險。那麼,糖尿病的血糖,該控制到什麼程度,才能預防慢性併發症呢?最近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的綜合分析研究指出,將醣化血色素控制在接近6.5%或更低的標準,能下降20%的腎臟併發症風險,13%的眼睛併發症風險,但是對於神經併發症可能沒幫忙。

Continue Reading積極血糖控制可預防小血管病變

將近3/4的第二型糖尿病年輕人罹患併發症

糖尿病對健康的危害,並不僅僅是高低血糖本身帶來的健康威脅,還包括了長期控制不良之下帶來的併發症:眼底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等等問題。在最近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分析研究指出,年輕時就罹病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到10年的時間,有72%患者有相關的併發症。

Continue Reading將近3/4的第二型糖尿病年輕人罹患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