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藥怎麼開比較好?
糖尿病的口服藥治療原則,在目前有兩大派的用法。一個是糖尿病大師DeFronzo醫師,他提出了糖尿病的八大致病機轉(Ominous octet)的理論,認為應該在糖尿病的診斷一開始,就使用多重藥物介入。而另一派則是目前糖尿病界治療的主流:依序加藥上去的治療方式。在歐洲糖尿病學會於斯德哥爾摩的年會上,就這兩派的治療精神,有一場精彩的辯論。
糖尿病的口服藥治療原則,在目前有兩大派的用法。一個是糖尿病大師DeFronzo醫師,他提出了糖尿病的八大致病機轉(Ominous octet)的理論,認為應該在糖尿病的診斷一開始,就使用多重藥物介入。而另一派則是目前糖尿病界治療的主流:依序加藥上去的治療方式。在歐洲糖尿病學會於斯德哥爾摩的年會上,就這兩派的治療精神,有一場精彩的辯論。
妊娠糖尿病是在懷孕時出現的糖尿病,多半在生產後會改善,但是若沒有控制良好,妊娠糖尿病會對小孩和孕婦本身造成傷害。生活習慣調整和飲食調整後,妊娠糖尿病若控制不佳,就需要藥物介入。目前可使用於妊娠糖尿病的藥物包括了Metformin,Glyburide和胰島素。但是這些藥都真的很安全嗎?
Metformin是目前糖尿病用藥中,被公認的首選用藥。但是乳酸中毒的副作用,導致其用藥受到限制。台灣的FDA過去曾訂定當男性肌酐酸大於1.5,女性大於1.4,或是Ccr <= 30時,不得使用Metformin。但是這樣的限制是否合理?去年JAMA期刊有篇論文討論這樣的問題。
糖尿病界的大師,Ralph A. DeFronzo,在前幾年提出了糖尿病的致病機轉,認為糖尿病並不只是傳統認為的三個致病原因,而是由八個不同的機轉所導致,因此要治療糖尿病,需從各種致病機轉下手。而至今,各大醫學會對於糖尿病的用藥準則,皆建議先給予單一藥物,若未達到治療目標,在給予第二種藥物,若否,再給第三種或是開立胰島素。然而,臨床醫師遇到的最大困難點就是,每種口服血糖藥在給予一年至兩年後,病患的醣化血色素就開始增加,而逐步惡化,必須加上第二種藥物。然而,第二種藥物開立後短短幾年,又會失敗,而必須加上第三種藥物。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逆轉這種情況呢?
第二型糖尿病(以下縮寫T2DM)在初診斷時可使用口服降血糖藥來達到適當的血糖控制。目前已知的口服降血糖藥物包括:Metformin、Sulphonylurea、Glinide、TZD、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 (Acarbose, miglitol)、DPP4 inhibitor等藥物。除了考慮到藥物的禁忌症而不能使用外,這些藥物的使用順序該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