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與GLP1類似物併用的療效

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與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的照護指引中,不約而同的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建議用藥中,GLP1類似物的用藥順序將前移動。針對基礎胰島素治療無法達到目標的糖尿病患者,皆建議使用GLP1類似物與基礎胰島素的併用,來替代傳統的基礎附加(Basal-plus)或是基礎峰型(Basal-bolus)胰島素的治療。在這個月的知名糖尿病期刊Diabetes care,利用綜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式,比較胰島素與GLP1類似物的併用與其他注射型血糖藥,在下降血糖,低血糖風險與下降體重的差異。結果發現,胰島素與GLP1類似物的併用在下降醣化血色素效果差不多,但是有較少的低血糖風險和較多的體重下降好處。

Continue Reading胰島素與GLP1類似物併用的療效

2017年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的用藥建議-第二型糖尿病篇

在美國,除了糖尿病學會(以下縮寫ADA)針對糖尿病發佈治療的建議指引外,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美國內分泌學院(以下縮寫AACE/ACE)和美國臨床內科醫學會(以下縮寫ACP)也會針對糖尿病發布治療指引。不同的治療指引的考慮點會有不同差異。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治療指引中,思考如何給予患者最佳的照護。這次我們將介紹AACE/ACE今年度的建議。

Continue Reading2017年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的用藥建議-第二型糖尿病篇

201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的用藥建議-第二型糖尿病篇

每年一月份時,美國糖尿病學會(以下縮寫ADA)針對近期關於糖尿病的研究,在該學會的期刊Diabetes care上,推出該年度的糖尿病照護指引。這篇文章擷取自今年度的照護指引中,在藥物章節中針對第二型糖尿病的用藥建議。然而,這份照護指引中,有針對美國的臨床現況做出特殊的建議,我會在本文中刪減特殊的部分(譬如吸入性胰島素,Pramlintide,Cholesevelam等藥物),針對台灣現行的藥物部分做撰寫。

Continue Reading201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的用藥建議-第二型糖尿病篇

2016年IDF-WPR上課紀錄(下)-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的台灣經驗

兩週前,我提到了國外關於新診斷糖尿病患者,先給予短時間積極的胰島素注射,再逐步改成口服藥,甚至減少至不需要藥物的早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概念。這樣的治療方法已經證明可以大幅改善患者在一年至兩年之後的控制狀況,有一半的病患經過這類治療後,在一年至兩年後是不需要任何藥物,單靠生活習慣的維持,就能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而上個月底的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平洋地區(IDF-WPR)年會上,台北榮總新代科陳涵栩教授提出了他在這方面治療五年後的研究報告與分享。

Continue Reading2016年IDF-WPR上課紀錄(下)-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的台灣經驗

糖尿病早期給予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可改善胰島素功能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在診斷為糖尿病的初期時,給予短時間,積極的胰島素治療,有相當大的機會可以改善胰島素的功能,甚至在未來的一到兩年時間,不需要任何藥物,也能將血糖控制達標。但是,何種患者使用這類治療效果最好呢?新的一篇研究指出,罹患糖尿病時間越短,醣化血色素不要太高,胰島素功能保持越多的患者,效果越好。

Continue Reading糖尿病早期給予短期積極胰島素治療,可改善胰島素功能

新型胰島素,糖德仕Toujeo介紹

糖德仕Toujeo是賽諾菲(Sanofi)公司新出的胰島素,他的化學結構與目前的蘭德仕Lantus(成分為Insulin glargine)相同,但是透過特殊的處理,讓同樣體積下的胰島素有較高的濃度。相較於傳統胰島素,他的低血糖發生率略低,也比較不容易發生注射時的問題。

Continue Reading新型胰島素,糖德仕Toujeo介紹

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曙光-胰島細胞移植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為體質加上不明原因引起的自體免疫反應,破壞了胰臟的胰島細胞功能,導致身體缺乏胰島素,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穩定。然而,靠著體外的胰島素注射,終究不如身體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來的精密,容易產生血糖波動大和低血糖的狀況。

Continue Reading第一型糖尿病治療新曙光-胰島細胞移植

血糖藥怎麼開比較好?

糖尿病的口服藥治療原則,在目前有兩大派的用法。一個是糖尿病大師DeFronzo醫師,他提出了糖尿病的八大致病機轉(Ominous octet)的理論,認為應該在糖尿病的診斷一開始,就使用多重藥物介入。而另一派則是目前糖尿病界治療的主流:依序加藥上去的治療方式。在歐洲糖尿病學會於斯德哥爾摩的年會上,就這兩派的治療精神,有一場精彩的辯論。

Continue Reading血糖藥怎麼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