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生活習慣調整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前提,都是要求做飲食,運動,減重等生活習慣的調整,同時進行藥物治療。通常醫護團隊在進行這些生活習慣的調整,是在每三個月的看診中進行一次至兩次的衛教。如果我們進行更積極的醫護團隊介入,能改善病患的預後嗎?發表在2016年美國糖尿病學會上的Look AHEAD追蹤結果告訴我們,積極的生活習慣介入沒有辦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但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前提,都是要求做飲食,運動,減重等生活習慣的調整,同時進行藥物治療。通常醫護團隊在進行這些生活習慣的調整,是在每三個月的看診中進行一次至兩次的衛教。如果我們進行更積極的醫護團隊介入,能改善病患的預後嗎?發表在2016年美國糖尿病學會上的Look AHEAD追蹤結果告訴我們,積極的生活習慣介入沒有辦法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但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久坐的辦公室工作,對身體的危害極大。那麼,換過來想,如果工作中多走動,是否對身體有幫忙呢?答案是,有的!
3月7日於美國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線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在年輕時心肺功能和肌力不佳的年輕男性,在中年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即使是在正常範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父母經常告訴小孩,別坐在電視前面,這樣對健康不好。在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多看一小時的電視,將增加未來3年3.4%的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的治療中,必須一直做到的,就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減重,運動,以及飲食的改變。然而,當完成這些改變後,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預後嗎?2013年的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發表了相關的研究結果。
幾個危險因子:肥胖、少運動、抽煙等會讓成年人易發展成糖尿病,那反過來呢?在9月6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有篇11年的觀察型研究發現,良好的飲食習慣、活動量、不抽煙、中等飲酒可降低男性31%,女性39%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同時有四項時男性可降低39%,女性可降低57%得到糖尿病的風險。若有理想的體重加上前四項條件,那男性更可降低72%,女性可降低84%的糖尿病風險。
國衛院在The Lancet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健康與壽命之間的論文。這是篇41萬人的問卷研究,從1996年追蹤到2008年,將日常運動型態分成:不運動(Inactive)、低度(Low)、中度(Medium)、高度(High)及極高度(Very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