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照護成績大幅改進

在過去十多年間,台灣的健保實施了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制度以及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等制度。在制度改變下,也有許多新的糖尿病藥物,照護觀念等等改變。在這些改變下,台灣糖尿病的照護品質有改善嗎?根據台大王治元教授在今年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年會上發表的初步研究成果,在過去十多年間,糖尿病的醣化血色素,血脂,整體達標率,都有明顯改善。

Continue Reading台灣糖尿病照護成績大幅改進

美國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增加第一線醫照護的工作量,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在去年美國心臟學會(ACC/AHA )發佈新的治療指引,將血壓診斷標準和治療目標下修。根據發表在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的研究,這樣的標準調整,增加了不少照護的工作量。

Continue Reading美國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增加第一線醫照護的工作量,特別是糖尿病患者

積極三高控制能改善糖尿病患預後

糖尿病患者,除了高血糖之外,也往往伴隨著高血脂,高血壓的三高問題。但是,困擾著專家的問題在於,這些三高的控制目標,該訂在多少呢?醣化血色素應該控制在7.0%以下?還是控制在6.5%以下呢?血壓應該控制在140/90以下?還是130/80以下?還是120/75以下呢?低密度膽固醇應該控制在多低呢?100mg/dL以下?或是更低呢?最近在里斯本的歐洲糖尿病學會年會上,日本的J-DOIT3研究指出,積極的三高控制,將目標接近於正常人的標準,可改善糖尿病患的部分併發症。

Continue Reading積極三高控制能改善糖尿病患預後

從成年早期到中年的體重增加,增加疾病風險

最近線上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JAMA的論文指出,從成年早起(18到21歲)到中年55歲,不分男女,增加2.5至10公斤的體重,將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肥胖相關癌症以及死亡率等風險。

Continue Reading從成年早期到中年的體重增加,增加疾病風險

體重波動大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

在過往的一些研究中,我們知道過重或是肥胖的病人,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相關慢性病的危險增加。而體重減少,特別是代謝手術(俗稱減重手術),能減少糖尿病風險以及肥胖的相關併發症。但是,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過重或肥胖的病人透過藥物或是生活習慣來減少體重後,又往往在未來的幾年復胖,而形成「溜溜球效應」。這樣的體重變化是否對身體有影響呢?最近4月6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有冠心症的患者,如果有明顯的體重波動,可能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和較高的心血管風險。

Continue Reading體重波動大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

HOPE-3研究告訴我們的關於血壓血脂治療觀念的改變

過去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心血管疾病(註1)的高風險族群中,除了生活習慣改變外,藥物的介入,改善血脂血壓,能降低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對於中度風險的患者(每年發生率1%的風險),積極的介入,是否能夠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呢?5月26日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HOPE-3(Heart Outcome Prevention Evaluation-3 trial)研究結果表示,透過藥物減少中度風險患者的血脂肪(低密度膽固醇)可降低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降低血壓並沒有辦法降低風險。

Continue ReadingHOPE-3研究告訴我們的關於血壓血脂治療觀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