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二型糖尿病的挑戰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於7月4,5日週末舉辦第一次的線上年會,透過線上直播舉辦會議。在4日週六的論壇中,談論「如何面對年輕2型糖尿病增加的挑戰」,其中來自台北榮民總醫院的胡啟民教授講述「從RISE研究看糖尿病年輕化的機轉」,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周怡君(Elaine Chow)助理教授則分享了「Young Onset Diabetes」這個議題。兩位專家指出了年輕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增加,對健康的衝擊更大,而這類糖尿病與較晚發病的糖尿病相比,胰島素阻抗性一樣是下降,但是胰島素分泌功能下降更多,更容易喪失胰島素功能,需要更複雜的治療。


定義與與臨床表現

在這邊談論的年輕二型糖尿病,是指40歲以下發病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周教授用YOD(Young Onset Diabetes)縮寫來描述,與LOD(Late Onset Diabetes)成對比。胡教授則指出雖然第一型糖尿病和YOD都是在年輕時發生的糖尿病,但是臨床表現仍有不同。YOD不太伴隨胰島相關抗體(GAD, I2Ab等自體抗體),經常伴隨有黑色素棘皮症或是多囊性卵巢等表現,且不常表現酮酸中毒,比較容易在過重肥胖者發生。周教授則指出YOD的基因表現是多樣性的,與MODY,LADA,T1DM和肥胖二型糖尿病有交互重疊的基因表現。

臨床特徵

胡教授從糖尿病年鑑的資料指出,在小於20歲的糖尿病患者盛行率雖然還是不高,但是已經顯著增加44.5%,世界各國的統計資料也有這樣增加的趨勢。而周教授也指出各國的統計,YOD佔糖尿病人口已經約接近10%比例。

胡教授從過去的研究指出,較早發病的糖尿病患者,在罹病後10~20年的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都較發病時間晚的糖尿病患者來的高。而周教授也指出YOD的胰島素使用率高,較難控制達標。這都暗示著年輕二型的患者,在臨床治療的困難度較高。

病態生理學差異

胡教授和周教授不約而同的從RISE(Restoring Insulin SEcretion)協會(Consortium)中的資料,討論YOD與LOD的差異。典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胰島素阻抗性增加和胰島素分泌減少的表現,而YOD相較於LOD,胰島素阻抗性同樣下降,但是胰島素分泌量下降程度更多,而且在診斷後半年胰島素分泌衰退的更嚴重。這導致YOD相較於LOD來說,疾病嚴重程度更嚴重。

藥物治療

傳統的糖尿病治療,是採取逐步加藥策略,一種藥物治療一段時間無法達標,再加上第二種藥物,如果失敗,再加上第三種藥物。但是這種策略是否適合YOD患者?是否需要採用更積極的治療來保存胰島細胞功能?

周教授指出了過去幾個多重藥物的治療,在TODAY(Treatment Options for type 2 Diabet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th)研究中發現Metformin加上Rosiglitazone相較於單方的Metformin或是Metformin加上生活習慣,能達到較好的血糖控制。而治療失敗的患者,在剛開始治療時胰島素分泌功能就較差。

RISE研究則發現先使用Insulin Glargine再換成metformin治療與單純使用metformin治療對於YOD的胰島功能保存沒有幫忙。

VERIFY研究是針對新診斷糖尿病患者比較同時使用Metformin加上DPP4抑制劑或是單方metformin患者的治療成效。次族群分析(尚未公開發表)發現YOD使用複方治療相對於單方來說,在初始治療失敗或是次要治療失敗的比例都來得低。

而熱門的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目前並沒有針對YOD的治療成效做研究。

結論

年輕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在增加,這群患者較在很短的時間就會走向胰島素分泌減少的表現。而預後相對於較晚發病的二型患者來說更加嚴重。但是臨床尚未發現能有效改善年輕二型糖尿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