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預防和治療糖尿病上,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運動,以及減重,是很重要的一環。在上個月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上,DPP研究小組發佈了追蹤十多年的研究報告:運動本身可以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而且效果是獨立於減重之外的。
什麼是DPP/DPPOS研究
DPP(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是由美國所進行的實驗,在1996年到1999年間,針對25歲以上的過重(BMI>24,亞洲人BMI>22),空腹血糖介於95~125mg/dL(空腹血糖不良)或是口服血糖耐受不良(75g-OGTT:140~199mg/dL)的糖尿病前期(將要有糖尿病)的患者。
所有實驗者分成三組,一組是一般生活習慣的建議加上藥物介入組(Metformin 850mg早晚一次),一組是一般生活習慣的建議加上安慰劑早晚一次(也就是對照組,相當於是一般我們照顧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的方式),第三組積極生活介入組。
對於糖尿病前期要預防變成糖尿病,美國糖尿病學會的建議是低脂低熱量飲食,每週中等強度的運動150分鐘,以及減少7%的體重。
在藥物和對照組,實驗者每年接受一次衛教,時間介於20~30分鐘,告訴他們如何靠飲食,運動以及生活習慣改變去預防變成糖尿病。而在積極生活介入組,在實驗開始的前24週,有16堂一對一或是團體的衛教課程,在符合患者的文化,個別化的教導下給予細部教導,之後每個月再進行一次個別的衛教,以及必要時給予團體衛教。
DPP研究在進行3年後,就發現積極生活介入組可以明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實驗提前結束,進入DPPOS(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Outcome Study)階段,全部組別皆進行後續的積極介入,藥物和對照組每年接受4次衛教,而積極生活介入組每年接受6次衛教,觀察接下來的變化。
DPP研究結果
在DPP階段發現,在2.8年的時間,積極生活介入組相較於安慰劑組,可以減少58%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藥物(Metformin)組別相較於安慰劑組,可以減少31%罹患糖尿病風險,DPP的研究報告,在2002年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
DPPOS研究結果
在DPPOS階段,後續的12年之後(也就是累計15年的時間),積極生活介入組相較於安慰劑組,減少了27%的糖尿病風險。比較有趣的是,運動本身,只要大於每週有氧運動150分鐘,不需要達到減重,就能減少2%的糖尿病風險。
DPP/DPPOS告訴我們什麼?
DPP/DPPOS的研究,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點,我們可以將這些點從醫療主管機關,醫療團隊和個人的三種角度來看。
醫療主管機關的角度
從醫療主管機關來看,將醫療經費投入由醫護端主導的運動和飲食等生活衛教,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日後發生糖尿病的機會,進而預防日後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然而,台灣目前的全民健保制度,或是國健署的成人健康檢查項目,對於生活衛教的這塊領域是完全沒有投入。國健署雖然提供了定期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項目,但是對於糖尿病高危險群的預防,並沒有給與經費支持,而健保署對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衛教,也未有特別的給付方案。
要進行一個完整的衛教,包括飲食,運動,生活習慣改變等,是相當耗時而且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現實的狀況是,花一個小時做衛教,和五分鐘看感冒病人,健保給的給付是一樣,這對醫護人員來說,完全沒有誘因去做衛教。
DPP/DPPOS的研究結果暗示著,醫療主管機關,更應該將醫療經費投入在由醫護端主導的衛教工作,讓專業的醫療團隊針對高危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做個別化衛教,以及團體衛教,來預防糖尿病以及併發症的發生。
醫療團隊的角度
從醫護團隊的角度來看,當我們遇到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時,給予的醫療建議不應該是開立藥物,而是應該給予個別化的糖尿病衛教,並且定期追蹤,這才是給予病患最好的照顧。
個人的角度
從個人角度來看,當健康檢查告知是糖尿病前期時,這時候已經是身體健康的警訊,過去的生活習慣出了很大問題,需要徹底的改變生活習慣,維持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低脂低熱量飲食,減重7%,才能避免糖尿病的發生。
參考資料
1. DPP: Physical Activity, Apart From Weight Loss, May Stop Diab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