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減重者仍要注意三高風險

在過去的研究指出,將體重從過重或是肥胖的狀態減少,甚至到正常體重狀態,能改善三高(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的問題。然而,一個在歐洲糖尿病學會2021年年會發表的美國研究指出,即使是成功減重下來,過去曾經有肥胖病史者,相較於一直都是正常體重者,仍有較高的糖尿病風險。



這個研究是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每兩年進行一次的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資料做分析。使用了從1999至2000年這次調查直到2013至2014年度,將近40,000名的20歲以上成年人資料。

在這當中,有326名是過去有肥胖狀態(身體質量指數>= 30kg/m2,歐美標準)但是後來恢復到健康體重。有6,235名是維持健康體重,有13,710是長期維持在肥胖體重。其餘不符合條件的資料則不列入這次的分析。過去肥胖者的平均年齡為54歲,維持肥胖者為48歲,維持健康者為41歲。過去肥胖者相較於健康體重和肥胖者有較高的抽菸比例(36% vs 24% vs 19%)。

相較於健康體重者,過去肥胖者的高血壓和血脂異常比例略高,但是統計上沒有差異(OR: 1.08, 1.13, 兩者p>0.10),肥胖者則是增加3倍的高血壓和血脂異常風險(OR: 3.14, 3.11, 兩者p<0.01)。但是與健康體重者相比,過去肥胖者的糖尿病風險增加將近3倍(OR: 2.93),肥胖者增加7.5倍(OR: 7.53)。但是這項研究沒有比較飲食的改變或是運動改變對於三高風險的差異。

從心血管代謝的風險來看,肥胖者相較於健康體重者,會有明顯的高血壓,血脂異常以及糖尿病風險。減重到健康體重可以降低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風險到正常人的狀態,但是糖尿病風險仍然偏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研究是以美國人的體重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 >= 30kg/m2做標準。台灣的定義上,身體質量指數在27kg/m2以上即算肥胖,東亞人種的胰島素阻抗性和胰島素分泌也和歐美人種有差異。這樣的結論是否能夠完全適用在台灣的臨床照護,仍有待進一步資料確認。但是這份研究至少給予我們臨床照護者一個暗示,即使成功減重,並不代表三高就會完全改善,仍要持續追蹤。

參考資料

  1. Cardiovascular risk of former obesity in healthy-weight Americ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