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受體促效劑類降血糖藥物介紹(三)

安全性考量及藥物忍受度

GLP1受體促效劑的最主要副作用來自於輕度至中度的腸胃道副作用。在臨床試驗中,一天兩次Exenatide的病人會有40%的人有噁心,而一週一次Exenatide者則為20~40%。因為噁心停止用藥的病人在一天兩次Exenatide中占了6%,而一週一次Exenatide者占了0.7%。而使用Liraglutide者,噁心,嘔吐及腹瀉占了44~56%,因此停藥者占了5~15%。腸胃道的症狀通常與劑量高低有關,且會隨著時間而改善。局部注射部位或是全身性的皮膚反應雖然不常見,但還是會發生。

單獨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治療者不常發生低血糖事件,但是與磺醯尿素類((Sulfonyruea)合併使用時風險會上升。在合併使用時發生輕微低血糖的比例,在Exnatide上是15~36%而Liraglutide是8~25%。

GLP1受體促效劑最令人關注的潛在併發症是胰臟炎。在美國,從2005年開始就發現了至少200例使用Exenatide後發生胰臟炎的病人,其中兩例因出血和壞死性胰臟炎死亡。在Liraglutide的臨床研究中就發現有7個使用Liraglutide的病人發生胰臟炎,其中一例死亡。僅管如此,GLP1治療與胰臟炎的關聯一直無法被建立。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就會增加胰臟炎風險,而伴隨熱量減少的減重在高危險的族群上也常是引起胰臟炎的危險因子。且在比較大型的資料後,使用一天兩次Exenatide的病人與使用其他糖尿病藥物者其胰臟炎的相對風險是1(Relative risk: 1.0, CI: 0.6~1.7)。同樣地,使用一週一次Exenatide的胰臟炎風險也無升高。與其他藥物相比,一週一次Exenatide的胰臟炎發生機率是每100人年0.4,其它藥物是0.8。

一天兩次Exenatide另一個潛在的併發症是腎功能異常。在2005年至2008年間觀察到有78例使用exenatide後有腎功能改變的狀況。但這些病人有些是本來就存在腎功能疾病或是有潛在造成腎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更甚者,在臨床研究中未發現腎功能異常與一天兩次或一週一次的Exenatide有關聯。

甲狀腺C細胞增生,包括髓質惡性腫瘤(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在臨床前的研究被懷疑和Liraglutide有關。但在臨床研究中,使用Liraglutide患者未發現有髓質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案例。而與C細胞增生或惡性腫瘤有關的癌症指數,抑鈣激素(Calcitonin),在Liraglutide的2年的追蹤研究中與控制組相比,沒有差異。

總結

腸泌素的治療,包含了DPP4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提供了臨床治療第二型糖病患者的新途徑。這當中,對第二型糖尿患者來說,GLP1受體促效劑又比起DPP4抑制劑有較好的血糖控制,這可歸因於GLP1受體促效劑有較高的GLP1濃度,而達到額外作用到中樞神經系統、腸胃道和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使用GLP1受體促效劑於使用一種或一種以上而未達到理想血糖值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安全有效的達到理想血糖值。另外,GLP1治療同時能降低體重、改善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它的長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好處仍未被證實。

本文譯自Medscape Advances in Therapy for T2DM: Balanc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With Long-Acting GLP-1 Agonists,未經該單位授權。因此請勿轉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