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高血糖對未來十年母嬰的影響

HAPO研究是一個針對妊娠時期高血糖的重要研究。HAPO研究改寫了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條件。後續的追蹤研究,HAPO FUS發現,懷孕時期的高血糖,會帶來母子未來10年代謝不良的影響。在這次2019年世界糖尿病聯盟的會議上,Boyd Metzger在遇見專家(Meet-the-expert)課程分享了HAPO以及HAPP FUS這幾年的研究成果。這篇文章以Metzger的課程內容為基礎,跟各位分享懷孕時高血糖對母嬰的健康影響。



過去50年的妊娠糖尿病的診斷,以二階式的診斷為標準:先喝50克糖水,如果偏高,再空腹喝100克糖水判斷是否有妊娠糖尿病。然而,這個在1960年代設計的二階式診斷條件,是以孕婦的併發症為主的設計。

2008年發布的HAPO研究,以新生兒預後作為研究設計來發展:找一群在75克糖水檢測結果尚未高到需要胰島素介入的孕婦,在未做介入下,觀察新生兒預後:巨嬰,肩難產,剖腹產,臍帶c胜肽濃度等比例。

HAPO研究將這些孕婦的空腹,飯後1小時,飯後2小時血糖值以高低順序分7組。結果發現,隨著糖水檢測的空腹,飯後一小時或是飯後兩小時血糖越高,發生新生兒不良預後的風險明顯增加。以HAPO實驗的結果為基礎,IADPSG將最低血糖組別的新生兒不良預後的風險增加1.75倍時的血糖值作為標準,定下了目前我們所知道的一階式妊娠糖尿病診斷條件。因此,HAPO研究,可說是奠定了一階式妊娠糖尿病的基礎。

關於一階式和二階式的診斷條件的診斷標準,整理如下表。注意的是,一階式的檢測,是三個血糖值只要有一個超標,即診斷為妊娠糖尿病;而二階式不管是用Carpenter-Coustan或是NDDG標準,都是四個數值有兩個數值超標,才會確診罹患妊娠糖尿病。加上100克的糖水其實比75克的糖量還多,這代表著一階式的診斷標準相較於二階式來說更寬鬆,更容易被診斷出罹患有妊娠糖尿病,使用一階式相較於二階式,會有更多的孕婦被診斷有妊娠糖尿病。這在IADPSG的診斷標準出來後,引起很大的爭議。許多醫療人員質疑使用一階式的診斷條件會將太多的孕婦納入糖尿病照護,不僅增加醫療團隊的負擔,也有過度醫療化的疑慮。

一階式75克糖水檢測二階式100克糖水檢測(Carpenter-Coustan標準)二階式100克糖水檢測(NDDG標準)
空腹92mg/dL95mg/dL105mg/dL
飯後1小時180mg/dL180mg/dL190mg/dL
飯後2小時153mg/dL155mg/dL165mg/dL
飯後3小時140mg/dL145mg/dL

HAPO FUS是HAPO研究結束後的10-14年追蹤。在這個追蹤發現,有GDM的媽媽相較於沒有GDM的媽媽,未來10-14年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分別為10.7%和1.6%,發生糖尿病前期的風險分別為46.5%和18.7%。發生血糖異常的風險(包含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分別為52.2%和20.0%。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血糖異常(糖尿病加糖尿病前期)
有妊娠糖尿病10.7%46.5%52.2%
沒有妊娠糖尿病1.6%18.7%20.0%

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小孩,發生過重肥胖的機率是39.5%,沒有妊娠糖尿病的話,是28.6%。

過重/肥胖

肥胖

有妊娠糖尿病

39.5%

19.1%

沒有妊娠糖尿病

28.6%

9.9%

在HAPO研究發現,在過去不會被認為是高血糖的偏高血糖的孕婦,新生兒不良預後的風險隨著血糖越高而增加。在產後的10到14年,這些高血糖的媽媽和小孩在代謝方面的風險仍然有顯著的增加。從HAPO FUS的結果可以確認,一階式確診的妊娠糖尿病孕婦,有需要積極介入的必要性,打破了過去十年一階式診斷條件的爭議。

除此之外,HAPO研究對我們東方人也適用。因為HAPO研究當初是在世界各地進行,香港也是其中的團隊。實驗對象中,香港人佔了1/5左右的比例。HAPO的研究結果,也適用在我們東方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