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8年Rosiglitazone這顆血糖藥被疑似有心血管風險的疑慮後,後續上市的血糖藥,都被美國FDA要求做心血管風險的評估,檢視是否會造成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的住院或是死亡的風險增加。
大約十年前上市的以腸泌素為基礎的血糖藥,包括DPP-4類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是目前血糖藥中最熱烈討論的藥物。DPP-4類抑制劑的給藥方便(多半一天一次至兩次),不易產生低血糖,不會造成體重增加,使逐漸成為血糖藥中僅次於Metformin和SU類藥物的選擇。而GLP-1受體促效劑除了不易低血糖外,也有減重的好處,但可惜它們必須採取皮下注射的模式,使之在臨床使用上備受限制。
在最近一兩年,關於腸泌素類藥物的心血管風險報告逐一揭露。Sitagliptin和Alogliptin在之前的研究中認為不會造成心血管風險上升。Saxagliptin的報告指出會增加27%的因心血管住院的風險。Liraglutide在最近的財報暗示它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好處。
在上週(3月24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一篇針對腸泌素為基礎的血糖藥所做的回溯性研究指出,腸泌素類的藥物並不會增加心衰竭而住院的風險。
這項研究以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地的病歷紀錄為基礎,比對使用腸泌素基礎和使用其他血糖藥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衰竭住院的風險評估。
這項研究包含了總共1,499,650病患在3,242,291的人-年追蹤的結果。總共有29,741件因心衰竭住院的事件。研究者將這些患者分為之前有心衰竭和之前並未有心衰竭的次族群。結果發現,不論之前有無心衰竭,使用腸泌素為基礎的血糖藥,並不會增加心衰竭住院的風險。
之前未有心衰竭病史的患者,使用腸泌素的風險未增加
之前有心衰竭病史的患者,使用腸泌素的風險未增加
這些研究結果,雖然是以病歷為基礎的回朔性研究,而非嚴謹的前瞻性研究,許多干擾因素可能會受到影響。譬如年齡,性別,心血管的藥物使用比例等等,在這個研究中都發現有差異。但是這個研究的好處是,以臨床實際的病歷報告做研究,可以反映出這類藥物在實際使用上的安全性。而且個案量夠大,可以避免小型前瞻性研究的個案量過少而影響結論的問題。
因此,這項刊登在新英格蘭期刊的研究,可以說是為腸泌素為基礎的血糖藥的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做一個正向的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