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治療中,有種特別的觀念,叫「遺產效應」(Legacy Effect)。指的是在治療的早期使用特殊或是積極的治療方式,即使在日後沒有繼續使用這種治療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治療好處,仍然能夠持續到未來的一段時間。在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發表的VADT的研究發現,在罹患糖尿病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好血糖的遺產效應,能在未來的10年帶來心血管的好處,但是在15年後這個好處就會消失。
研究設計
VADT(Veterans Administration Diabetes Trial)是以美國退伍軍人所做的研究。它找了1791名,長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做研究,這群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罹患糖尿病的時間長達11.5年,而且在進入實驗前,平均的醣化血色素在9.5%左右。
被分派到積極治療組的病患,醣化血色素要積極控制在6.0%以下,而一般治療組只要控制在9.0%以下即可。在積極治療組和一般治療組的醣化血色素拉到1.5%差距時,就停止實驗。接著讓積極治療和一般治療組都回歸一般院所治療,觀察他們之後長時間的追蹤變化。
研究結果
在治療5.6年後,積極治療組的醣化血色素平均降到6.9%,一般治療組維持在8.4%,拉到實驗設計的目的。
在結束前段主動治療期後(也就是過了5.6年後),所有患者都回歸一般治療。在10年後(從開始研究算起),積極治療組和一般治療組的醣化血色素都維持在8.5%,在15年後,平均醣化血色素維持在8.8%。也就是說,從一開始的主動治療期結束後,積極治療和一般治療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就沒有差異。
然而,在研究第10年時,積極治療組相較於一般治療組,整體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塞,中風,心血管死亡,鬱血性心衰竭,截肢等)減少了17%(HR: 0.83, 95% CI: 0.70-0.99),但是在心血管死亡和整體死亡來說,沒有明顯差別(心血管死亡:HR: 0.88, 95% CI: 0.64-1.20,整體死亡:HR: 1.05, 95% CI: 0.64-1.20)。
而在研究第15年時,積極治療組相較於一般治療組,整體心血管事件已經沒有差異(HR: 0.91, 95% CI: 0.78-1.06)。在心血管死亡(HR: 0.94, 95% CI: 0.73-1.20)和整體死亡率(HR: 0.94, 95% CI: 0..73-1.20)都沒有明顯差異。
討論
在VADT治療組,積極治療組和一般治療組的醣化血色素有明顯差異(6.9% vs 8.4%)。相較於 UKPDS的7.0% vs 7.9%,ACCORD研究的6.4% vs 7.5%,ADVANCE研究的6.5% vs 7.3%,VADT的差距更大,更可以代表積極控制和一般控制的差別。
與UKPDS或是DCCT等研究的差異,在於VADT的研究對象平均罹病時間11.5年,而且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這代表針對已經罹病一段時間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積極血糖控制是可以在10年左右時間看到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好處。
然而,這個研究97%對象為男性,是否女性適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另外,這個研究所使用的藥物,只有十多年前有的Metformin,Sulphonylurea以及胰島素,排除掉了近期已知的SGLT2抑制劑和GLP1類似物這些已知有保護心血管好處的藥物。
結果
在VADT研究中觀察到,在罹患糖尿病已久的男性患者,給予積極的血糖控制,可以在未來10年降低整體心血管事件風險,但是這效果無法維持到15年。
臨床應用
針對罹病已達一段時間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可以的範圍內,盡量控制血糖至較低的水準,即使後來血糖又升上去,還是能在未來的10年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是這樣的效果在15年就看不到。如果要維持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應該要持續積極的血糖控制。
參考資料
1. VADT at 15 Years: No Legacy Effect From Intensive HbA1c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