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與胰島素分泌的關聯

之前有許多研究指出,夜班工作者與糖尿病的風險有關,但是這中間的關聯為何呢?最近有研究指出,褪黑激素的受體產生基因變異的人,對胰島素的分泌會有影響,甚至可能與糖尿病有關聯。

褪黑激素是松果體分泌,調整身體節奏的賀爾蒙。在夜間無光照時,分泌量增加。有些跨時區的工作者會靠著褪黑激素來改善時差的問題。然而,褪黑激素本身,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

最近的研究發現,在30%的一般人當中,帶有褪黑激素受體的基因變異MTNR1B。老鼠實驗中發現,而這個基因變異,帶來的影響是胰臟的分泌胰島素的beta細胞中有較多褪黑激素受體,而抑制了更多的胰島素分泌。

實驗者在老鼠實驗後,找了未有糖尿病的正常人,帶有MTNR1B變異和正常表現的人,在睡前給予給予4毫克的褪黑激素,連續給3個月。結果發現,正常基因表現的人,胰島素的分泌量比較高,也有比較好的血糖表現。這也暗示,帶有MTNR1B基因變異者,有較不好的胰島素分泌表現,可能有較高的糖尿病風險。

從這樣的研究,可做兩點延伸推估,一是夜間工作者,如果又帶有這個基因變異,會比沒有這個基因變異的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第二點是靠melatonin調整時差的人,如果同時有這個基因變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可能增加。但這兩個推估,都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明。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點,是在於褪黑激素本身,它在美國是食品,不須醫師處方即可取得,但在台灣並未獲得藥證,一般藥局不見得能買到。有許多「空中飛人」靠著褪黑激素在調整時差。今天如果褪黑激素有可能在產生基因變異的患者造成糖尿病風險增加,那這顆藥該管制嗎?這又是有趣的問題。

資料來源

1. Increased Melatonin Signaling Is a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2. Melatonin Links Gene Variant to Type 2 Diabetes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