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醣飲食是否為長期可行的健康飲食法,在過去幾年一直是熱門的話題。最近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由波蘭Lodz醫學大學Banach教授主持,透過美國健康營養調查的分析資料顯示,低醣飲食對於整體死亡率,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以及癌症風險會增加。
研究方法
這個研究是分析在1999年到2010年之間,美國的國家健康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資料中,將攝取碳水化合物(醣類)的比例分組,觀察長期的預後
研究結果
總共有24,825名研究對象進入分析。這些參與者平均年齡為47.6歲,51%是女性。研究者將醣類攝取區分成四等分,比較不同醣類攝取量對於預後的影響。在平均6.4年的追蹤時間,最低醣類攝取組與最高組別相比,整體死亡率增加32%,冠狀動脈疾病增加51%,腦血管疾病增加50%,癌症發生率增加35%。研究者將病患體重分成肥胖和非肥胖(BMI以30kg/m^2區分),或是以年齡區分(大於55歲或小於55歲),發現低醣仍然與整體死亡率有關聯。下圖1為分析結果。
Banach教授發現到,在低醣的組別,動物性蛋白,包括紅肉和加工肉品攝取增加,纖維和水果的攝取減少,這些都可能對低醣飲食者的健康造成影響。
研究者也做了薈萃分析,比較過去7個大型的前瞻性世代研究,包含447,506名研究對象,平均追蹤15.6年的綜合分析。結果發現,在整體死亡率,心血管死亡,以及癌症死亡率部分,低醣攝取相較於高醣攝取,分別增加了15%,13%,8%風險。
討論
在上個月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的ARIC研究中,發現在中等醣類攝取量時,死亡率最低,低醣或是高醣都會增加死亡率。而低醣組別,如果以動物性蛋白質以及油脂取代減少的醣類,死亡率會增加,以植物性蛋白蛋白質以及油脂取代減少的醣類,死亡率會下降。而這次發表在ESC的研究,低醣相對於高醣,整體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增加,而這篇研究中發現到低醣組別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增加,纖維和水果攝取量變少。這些原因都可能影響到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
截至目前的研究中,低醣飲食與其他的健康飲食法相比,在三個月到一年期間,在體重控制和血糖控制上,有相似甚至更好的效果。但是在更長期的健康影響上,並沒有嚴謹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只能透過觀察性世代研究,推論低醣飲食對於健康的影響。
在上個月發表於Lancet Public Health的ARIC研究,以及這次NHANES的研究,皆指出低醣飲食相較於高醣飲食,在長期的健康指標上(心血管事件,或是死亡率等)有不良的影響。然而,這些研究中,纖維的攝取偏低,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取量高,與目前坊間的低醣生酮飲食法,並不一致。目前主流的低醣生酮飲食法,主張多攝取蔬菜等纖維,也有些主張多攝取椰子油或中鍊脂肪。因此,這些世代研究的結論,是否能推論到目前的低醣生酮飲食法對身體的影響,值得討論。
另外,這份資料目前僅在歐洲心臟學會的年會發表,許多細節資料並未公佈,譬如不同組別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為何,碳水化合物的加工程度,動物性蛋白質與脂肪,植物性蛋白質與脂肪攝取的比例,都並未公開。這份研究也未在期刊上接受同僚檢視(peer-review),因此,這項研究報告,仍需要小心檢視。
結論
美國NHANES的觀察研究發現,低醣飲食相較於高醣飲食,有較高的總體死亡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以及癌症死亡率。然而,這樣的結論是否能應用到現在流行的低醣生酮飲食,仍有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