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okémonGO開放下載後,在全球引起一陣炫風。在醫界也引起相關多的討論,到底Pokémon GO對健康有無幫忙。在這個月13日,於著名的醫學期刊BMJ上,發表了一篇以Pokémon GO帶來的活動量改變的探討的論文,這個研究發現,開始Pokémon GO遊戲後的第一週,會有明顯的活動量增加,而在六週後又逐漸恢復到一般活動量。
研究設計
這篇研究的研究者,以Amazon Mechanical Turk (MTurk)來招集研究對象,研究對象限制18~35歲,居住在美國,使用iPhone 6系列手機。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利用內建的健康app(Health app)紀錄步數,同時實驗組必須達到Pokémon GO的等級5以上(等級5以上才能選隊伍,入道館,也代表有玩到一定程度),同時紀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收入,種族,教育程度,信仰等等資料。而對照組則沒有玩Pokémon GO遊戲。研究者比較Pokémon GO開放下載前四週和下載後六週,每日活動量的差異。
研究結果
這篇研究發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在Pokémon GO7月6日開放下載前,平均每日活動量分別為4256步和4126步,但是實驗者在開放下載後一週,每日活動量會增加到5123步,第二週後降到4994步,第三週降到4693步,第四週4499步,第五週4108步,第六週3985步。(圖1)
更進一步的分析(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analysis)分析發現,在開放下載第一週時,每日活動量增加955步,但是到第六週時,已經沒有顯著差異。如果以一步0.8公尺,每小時走4公里計算,則Pokémon GO平均每日增加11分鐘活動量,一週增加77分鐘,約略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週活動量150分鐘的一半左右。
討論
這個研究顯示出,Pokémon GO雖然是款免費下載的遊戲,對於年輕族群來說,他可以帶來明顯的活動量增加的效應,但是這個效應會逐週遞減,直到第六週為止。
相較於醫護團隊的衛教,或是各種促進健康的app來說,Pokémon GO以一個遊戲app的身份,能帶來明顯的活動量改變,已經是相當有效的影響。
就我現實觀察到的狀況,Pokémon GO並不是年輕人限定的遊戲,許多街頭玩家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甚至我曾在烏石港觀察到一個老阿公以自己改裝的腳踏車搭配固定好的手機,行動電源,甚至於固定式雨傘,來回抓怪。因此,Pokémon GO對於活動量帶來的影響,應該不僅僅是在年輕族群,中年人和老年族群應該也是有類似影響。
再來,這份研究僅用iPhone的內建的紀錄步數(利用的應該是M8/M9 動作感應協同處理器功能),但是在某些活動場合中,也許不會攜帶手機(譬如美國人熱愛的美式足球,或是游泳等等),因此真實活動量有可能是被低估。
再來,這份研究僅探討活動量的影響,對於其他健康影響因素,譬如說足部的健康,或是長時間盯螢幕的眼睛影響,頸椎受力的改變等等,都未探討。這也是Pokémon GO潛在帶來的健康的影響。
而從7月6日Pokémon GO開放下載後,後續有幾次的巢穴更改,活動的舉辦(萬聖節活動,耶誕節活動,日本東北觀光推廣活動等),遊戲參數的修改,開放第二代寶可夢等,這些都會帶來部分的影響,這也值得未來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結論
Pokémon GO可以對年輕族群帶來活動量增加的好處,但是在六週後效果會消失。關於Pokémon GO對於健康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討。
對了,我的訓練師已經到了27級了,也抓到百變怪和聖誕帽皮卡丘,各位訓練師有抓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