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對於第一型糖尿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認識,帶有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型(HLA genotyping)以及其他相關基因型者,在環境因子(譬如腸病毒)的刺激下,產生與糖尿病相關的自體抗體,導致胰島素功能退化,最終導致第一型糖尿病的產生。去年八月發表在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的研究顯示,針對已有特定HLA基因型的兒童,在2歲和6歲各做一次抗體篩檢,可以預測15歲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彙集了芬蘭的DIPP研究,德國的BABYDIAB研究,瑞典的DiPiS研究以及美國的DAISY和 DEW-IT研究。針對有白血球抗原基因型變異以及一等親有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每年做一次的第一型糖尿病相關抗體篩檢,或是直到發生第一型糖尿病。
在後續的追蹤,有672個幼童在15歲或是更早之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有6050名幼童則沒有(未達15歲或是未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而抗體發生的中位數年齡為4.5歲。
研究顯示,在2歲和6歲各做一次篩檢的兩個年齡採樣模式,在預測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率上,優於單一年齡的篩檢。兩個年齡的篩檢,在15歲發生第一型糖尿病的敏感度有82%,陽姓預測率有79%。而檢測到越多種抗體陽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越高。然而,篩檢的敏感度,也隨著不同國家而有所差異。
美國食藥署在去年年底(2022年11月)核准了Teplizumab這個抗CD3的單株抗體可作為延遲第一型糖尿病發病的治療用藥。我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別寫過這方面的研究(單株抗體Teplizumab延緩第一型糖尿病發病風險,預防第一型糖尿病逐漸成為可能)。
過去對於第一型糖尿病的預防,能做的努力很少,往往只能等到發病時(通常是已經有酮酸中毒等表現)才有辦法介入。但是在發病時,胰島細胞功能已經衰退到相當低的程度,這時候再去治療,很難恢復胰島素的功能。
結合本次的研究以及過往的研究資料,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預期,可形成精準醫療策略:針對一等親有第一型糖尿病者,可以檢測是否有相關的HLA Genotyping。家族史有高風險或是有相關基因型高風險時,在2歲和6歲做糖尿病相關抗體的檢測。如果驗到有抗體陽性,開始追蹤血糖變化。在血糖開始出現異常但是尚未進入糖尿病時,給予Teplizumab,可延緩糖尿病的發生。而新診斷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非常早期的階段,給予Liraglutide或是Verapamil,有機會延緩胰島細胞惡化的速度。
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資料,較多是針對白種人所做的研究,不同人種的基因型表現不同。台灣本地是否也適用同樣的研究結果,仍待進一步的資料和專家會議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