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TADE)在7月7日至7月8日舉辦年會。這邊寫一下7月8日聽到的一些上課筆記,與大家分享。昨天部分,可參考:台灣糖尿病照護成績大幅改進,2018糖尿病衛教學會-妊娠糖尿病的相關研究的文章。
精準醫學,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
這三個主題代表著目前醫界非常熱門,但是又不是傳統醫療領域的跨領域研究。
精準醫學課程是由台大陳沛隆副教授演講。在2001年全人類基因定序之後,基因研究開始進入競爭激烈。疾病的治療和預防,已經進入到以基因為基準,做精確的預防以及治療建議。譬如安潔莉納。裘莉透過基因檢測,提早做乳房以及卵巢切除。目前針對痛風用藥,肺腺癌用藥,也會做類似的基因篩選來避免副作用或是增加藥物治療效果。過去幾年,基因檢測的費用在不斷下降,也許在未來,我們更可以針對每個人的基因差異,去做更專一化的治療計畫,加強治療效果。
大數據的主題是由長庚大學張啟仁教授演講,討論從統計學開始,經過科技的演變,如何變成目前的大數據。並且講述大數據與傳統的統計學相比,他獨特的優點與缺點。
人工智慧的議題是由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執行長演講。葉執行長是醫學系畢業,卻投入科技業從事AI人工智慧的應用。一開始葉執行長講述過往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限制。而在過去十多年科技急速發展下,人工智慧也有蓬勃發展。AlphaGo是最為被流傳的人工智慧發展的成果,但是在醫療方面,透過人工智慧,電腦已經可以做糖尿病視網膜的判讀,正確性不輸給眼科專科醫師。在病理學方面,也有蓬勃發展。
精準醫學,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雖然還無法直接應用到目前糖尿病臨床照護上,但是預先對這些項目做了解,能在未來快速做這方面的應用。
使用連續血糖監控於基礎胰島素控糖的糖尿病患者
中午的課程,游能俊院長分享了他們院所使用連續血糖監控(CGM)在不同基礎胰島素的病患上,對於拂曉現象(又叫清晨高血糖的影響)。根據游院長的研究,從Lantus到Toujeo,以及Toujeo到Tresiba,隨著胰島素半衰期的增加,對於空腹血糖有著不一樣的表現。Toujeo相較於Lantus,能提供更平穩的血糖變動。而Tresiba相較於Toujeo,在減少較多的清晨高血糖,但是在半夜卻容易有較高的空腹血糖。
另外,游院長也透過連續血糖監控發現,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有許多患者有半夜無預警的低血糖狀況,病患多半不自覺,而且隔天白天血糖也未必飆高,造成難以發現半夜低血糖的情況。透過連續血糖監控,才有辦法發現到這群患者表現,並且調整劑量,避免頻繁的低血糖。
遠距醫療,糖尿病照護的挑戰與網路行銷衛教
下午的課程,彰基遠距醫療中心的郭仁富醫師分享了他們醫院遠距醫療照護的經驗,目前臨床研究對於遠距醫療的治療效果,台灣法規的限制,以及如何者透過臉書直播,網路影片等方式做網路衛教。
高雄長庚的陳榮福教授,分享了高雄長庚在健保壓迫下,主治醫師紛紛出走到基層的困難下,高雄長庚如何做出更好的糖尿病照護,甚至獲得衛教學會頒發的林瑞祥教授獎。
最後一堂課,義大醫院的洪暐傑醫師,分享如何做有效的網路。已經有相當多理論探討如何做有效溝通,以及衛教的行動理論。洪醫師用生動的口才,實際案例,分享如何將理論應用到實務照護的方法。
結論
每年的衛教學會年會,都是快速充電的好時機。透過這些課程,可以看到糖尿病在不同領域的最新發展面向。而與其他前輩同行的聊天,也能學到很多平常學不到的照護小技巧與腦力激盪。各位有參加衛教學會年會的朋友,也來分享您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