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藥物控制才能避免日後的併發症。藥價問題是糖尿病治療最重要的議題。
根據上個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相較於其他口服血糖藥,胰島素在過去十年間的價格大幅飆升。這將影響到許多需要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選擇。
這項研究調查了從2002到2013年27,878名糖尿病患者的花費,並將使用的藥物依據藥理學的分類做前後的價錢比較。
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Metformin的價錢,從2002年時每顆1.24美元降到2013年的0.31美元,藥價下降了93%。在過去幾年中,熱門的DPP4抑制劑,藥價從2006年開始上市時的每顆6.67美元,微幅上升到2013年的每顆8.92美元,藥價微幅上升34%。
然而,胰島素的整體藥價,從2002年時每毫升4.34美元上升到2013年時每毫升12.92美元,暴漲197%的藥價。但是在此同時,胰島素的使用量也從2002年到2004年每年使用171毫升微幅增加到2011以年至2013年間的206毫升。這也讓每個患者的胰島素花費從2002年的231.48美元增加三倍多到2013年的736.09美元。
高漲的胰島素藥價,也讓專家們重新思考胰島素的使用策略。胰島素可區分傳統的人體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人體胰島素的價錢相對便宜,但是它的特性無法貼近一般使用者的生活型態(短效型胰島素必須飯前十五到三十分鐘施打,中效型胰島素必須早晚打且較易半夜低血糖),而胰島素類似物價錢較貴,但是貼近一般生活型態(速效型飯前五至十五分鐘施打,長效型一天一針而且不易半夜低血糖)。
然而,胰島素類似物因為專利保護,在美國沒有學名藥與之競爭,導致藥價不斷飆漲。從去年開始,就有專家鼓吹重新使用傳統的人體胰島素。現在也有專家在思考糖尿病治療的策略,也許需要調整胰島素使用的時機。
在台灣,因為健保制度的存在,胰島素的藥價在過去幾年間相當穩定,臨床醫護團隊面臨到的狀況往往是坊間錯誤的觀念導致患者延遲使用胰島素的時機,導致糖尿病的病情惡化。
雖然台灣尚未面臨美國胰島素藥價飆升的問題,但是觀察美國糖尿病團隊和專家組織如何面對藥價問題,保險給付問題,而調整治療策略,這很值得台灣的醫療團隊做思考與學習。
參考資料
1. JAMA: Expenditures and Prices of Antihyperglycemic Med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2-2013
2. Medscape: More Data Indicate Dramatic Increase in Insulin Price and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