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該做糖尿病篩選?美國的建議….

糖尿病是盛行率很高的慢性病,在台灣,預估至少超過150萬人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的初期往往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是身體已經飽受高血糖的危害。許多患者往往因為此時症狀不明顯,而忽略了要去注意有糖尿病的可能。據目前的資料推估,大概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其實是不知道有糖尿病或是未就醫。這些未好好控制糖尿病的患者,在將來會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折磨,造成自己身體和醫療系統的很大負擔。如何及早發現這些沒有症狀的糖尿病,是很重要的議題。

美國的預防服務專案組(U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 USPSTF)在最近的美國內科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了新的糖尿病篩選建議: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去做糖尿病的篩選,提早發現糖尿病。

美國的建議

在這份建議中,認為在40~70歲同時有過重(BMI: 25~29.9)或是肥胖者(BMI大於30),或是有其他心血管風險的族群(包括不運動,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等),應該接受糖尿病的篩選。篩選的方式包括空腹血糖,醣化血色素或是口服葡萄糖測試。

若是糖尿病的篩選確認為糖尿病,就照著糖尿病的治療去進行。

若是血糖有異常(IFG, IGT)但是沒有到糖尿病程度,建議三個月追蹤一次,並積極接受多方面的生活習慣介入(包括健康飲食,運動等)。使用藥物預防的效果並不會比生活習慣的介入要來得好。

若是糖尿病篩選正常,則建議可以每三年追蹤一次。

台灣的建議

不過這是美國版本的建議,在台灣的狀況又不太一樣。

台灣的國建署有提供40~64歲,三年一次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以及65歲以上,一年一次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這些健康檢查的項目中,就有提供空腹血糖的檢測。

因此台灣的糖尿病學會,在今年的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中,建議以下的三種狀況者,接受糖尿病的篩選,以提早發現糖尿病。

參考資料

1. Siu A.L. et al. Screening for Abnormal Blood Gluco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Ann Intern Med. 2015;163(11):86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