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的一些研究中,我們知道過重或是肥胖的病人,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相關慢性病的危險增加。而體重減少,特別是代謝手術(俗稱減重手術),能減少糖尿病風險以及肥胖的相關併發症。但是,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過重或肥胖的病人透過藥物或是生活習慣來減少體重後,又往往在未來的幾年復胖,而形成「溜溜球效應」。這樣的體重變化是否對身體有影響呢?最近4月6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有冠心症的患者,如果有明顯的體重波動,可能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和較高的心血管風險。
研究設計
這是Treating of New Targets (TNT)研究的研究後再分析的討論。這個研究找了10,001名已經有冠心症病史,低密度膽固醇(LDL)小於130mg/dL,使用atorvastatin 10mg或是80mg的患者。在研究第一年追蹤第零,三,六,九,十二個月的體重,以及之後每6個月追蹤體重。平均追蹤4.9年。觀察體重變化與死亡,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研究結果
總共有9,509名患者符合實驗條件,並完成後續追蹤。患者平均體重85+-15公斤,平均追蹤4.7年。體重變化的中位數是1.76公斤。
研究發現,當體重變化大於一個標準差(SD)(1.5~1.9公斤)時,冠心症風險增加4%(HR: 1.04, 95% CI: 1.01~1.07),心血管風險增加4%(HR: 1.04, 95% CI: 1.02~1.07),死亡風險增加9% (HR: 1.09, 95% CI: 1.07~1.12),心肌梗塞風險沒有明顯增加(HR: 1.04, 95% CI: 0.98~1.09),中風風險沒有明顯增加(HR: 1.05, 95% CI: 0.97~1.13)。體重增加同時會增加新發生糖尿病的風險8%(HR: 1.08, 95% CI: 1.02~1.14)。
將體重的變化從高到低分成五等份,體重變化最多的那一組,比起體重變化最低的那一組,在冠心症事件增加了64%風險,心血管風險增加85%,死亡風險增加了124%,心肌梗塞風險增加了117%,中風風險增加了136%,新發生糖尿病風險增加了78%。
如果將起始體重分成正常體重,過重以及肥胖。在正常體重組,體重變化高的相較於體重變化低的族群,冠心症事件有略為增加但是統計學沒有差異。但是在過重和肥胖族群,體重變化高的相較於體重變化低的族群,冠心症事件有明顯增加。
討論
在沒有心血管疾病者,肥胖本身是胰島素阻抗性增加,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衰竭,冠心症的危險因子。而體重增加又會增加疾病和死亡風險。而體重減少,被認為可以降低這方面的風險。
然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過去有觀察到衝突的現象。肥胖和過重的患者在INVEST研究中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較少的心血管風險。甚至在心衰竭和冠心症的患者,有也類似的衝突現象。
而現在的研究,則發現在有心血管疾病的在體重變化大的時候,反而會增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而且這個TNT研究已經排除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NYHA IIIb and IV患者已排除),這代表體重的波動並不是因為水分控制不良造成,而是單純體重變化所造成。
這樣的研究,也暗示著醫療團隊在照護有冠心症患者時,更要小心注意體重的變化。這對患者有較差的預後。
結論
有冠心症的患者,如果有明顯的體重波動,可能造成較高的死亡率和較高的心血管風險,這是在過往沒有發現到的危險因子。因此,針對有冠心症的患者,需要小心控制體重,以避免不好的預後。這樣的結論是否能應用到沒有冠心症,一般成年人身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